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群众卫生需求为导向,在城镇街道、乡镇中心村,把基层医疗机构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每1个全科医生服务1000至2000个城乡居民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诊疗、上门护理、家庭病床、慢性病家访、健康咨询、临终关怀等多种服务,使广大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经济、方便、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到2005年,全省基本建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到2010年,全省建成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要将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实行按服务人口综合定额补助,并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启动、用房补贴、基本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落实职能和资产责任的前提下,放宽核定工资总额的限制;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范围;进一步完善结算办法,适当拉开参保职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就诊、住院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和起付标准档次,完善参保人员在选定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在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把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纳入建设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调整和改革医学教育专业结构,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到2010年,全省医生队伍中,社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率达80%以上。
(十)繁荣社区文化
积极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在发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作用的同时,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要尽可能开放内部文化体育设施,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文化、科普工作者、法律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社区体育的组织网络,大力兴建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场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居民住宅区,必须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争取到2005年,实现全省每个街道都有文体站;社区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80%以上;新华书店网点和全民健身苑(点)基本覆盖城市社区;社区居民参与率达到80%以上。到2010年,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苑(点)基本覆盖全省社区,社区居民参与率达到90%,实现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化、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