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合作与交流。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密切林业与其他行业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扩大我市林业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七、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
15.加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市和区县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财政要重点保证。部门规划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要纳入相关工程的总体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分别纳入市和区县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类别未改变的公益林,市和区县政府给予一定的占地补偿。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要适当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市和区县政府安排部分投资。逐步规范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造林补助标准。要继续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解决。
16.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要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具体贷款期限可根据林木的生长周期由银行和企业协商确定,市和区县政府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
八、强化科教兴林,推进依法治林
17.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实施科教兴林战略。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用好中央在京单位的人才、科技等资源,加强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要以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先进技术提升林业产业建设的规模与效益,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推动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坚持植物材料的多样性,注重优良树种的选育,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植物、多色彩、多层次,逐步推进人工造林自然化。要积极推进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数字首都林业”建设,实现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管理。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做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各项工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优秀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对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林业科技培训体系,加大对林业职工和林农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逐步实现林业队伍的专业化。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