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进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
研究建立以联结基地、联结农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对象,主要反映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加工产品销售、加工产品保鲜方式的农产品加工统计制度。进一步推进耕地及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工作,在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宁波市鄞州区、杭州市萧山区等8个县(市、区)之外,再扩大10个县(市、区),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试点县(市、区)全面试行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新方法。研究改进主要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工作,逐步增加活劳动投入的调查内容,将主要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转变为农产品成本调查,为准确计算农业生产中间消耗、增加值创造条件。
(五)完善城乡住户抽样调查。
为提高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的代表性,结合2004年城乡住户样本轮换,对建于八十年代的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网络进行调整扩户。研究建立农村住户调查大样本和主题轮换体系,开展农村住户调查长短表研究。继续做好中 (国)加(拿大)住户调查合作项目的试点工作,并对中加住户调查合作项目经验在城市住户调查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逐步推广回忆式记账方式,减轻调查户负担,提高记账质量。
(六)开展首次经济普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
财政部《关于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通知》,2004年将进行我国首次经济普查。经济普查由原来的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合并而成,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内容,每5年进行一次。对此,要科学设置方案,精心组织,确保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全省顺利开展。
(七)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要求,研究建立“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评价监测指标体系”。
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建立能够反映制造业园区建设水平、促进制造业园区健康发展的“浙江制造业园区统计指标体系及监测评价制度”。
分别建立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状况统计监测制度和欠发达乡镇统计监测制度,定期反映城乡贫困人口的分布、数量和贫困程度。
建立全社会劳动力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城乡社会就业状况的监测。
根据生态省建设要求,从研究环境资源成本核算入手,积极探索“绿色GDP”核算方法。在省一级研究建立环境综合统计制度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环境统计信息协调网络,疏通和健全环境统计资料的搜集渠道。
开展城市化进程统计监测评价方法研究,探索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制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