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大力开发具有行业应用特点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联动,以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关联企业,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产业协作体系。构建专业性的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自助网站建设等服务,提高对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机械、电子、轻工、化工、医药、纺织(印染、丝绸、服装)等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我省重点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整体优势。
机械行业:重点推广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虚拟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柔性化、自动化水平。
电子、轻工行业: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柔性制造系统(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提高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
化工、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和实施CIMS工程,实现集散控制(DCS)或现场总线控制(FCS);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
纺织(印染、丝绸、服装)行业: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织物组织系统、针织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加强各种系统的集成开发,适应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五、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抓住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和发展要求,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内容嵌入到传统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附加值;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CAX(CAD、CAM、CAPP、CAT等)、PDM、DCS、CIMS等信息技术,提高设计、制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敏捷化和精益化。将ERP(企业资源计划)、CPC(企业协同商务)、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改进企业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发布、产品交易和商业集成,延伸产品营销网络,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六、进一步抓好园区信息化。加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的信息化建设,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为区内企业提供信息化共享平台,使园区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高地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整体规划园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兼顾园区总体规划和区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集约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区域内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构筑公共的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体系,强化园区集聚和辐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