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校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重点建设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
重点建设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建设3~4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再建成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重点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和开发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为山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成为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水平、对我省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头作用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二)继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要按照明确定位、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目标管理的要求,把着力点放到创出特色、形成优势、提升水平上来。五年中使全省高校的重点学科达到30个、重点建设学科达到40个、重点扶持学科达到30个,力争再有2~3个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的水平。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形成特色突出、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及学科群,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重点研发基地的建设
根据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构筑我省高等学校的重点研究发展基地。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增强。五年内力争再建设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5个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建成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2~3个省和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3~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发和转化10项重大科技成果,申报一批发明专利,力争有3~5个项目获国家级奖励。
(四)加强学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
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位建设,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五年中,新增10个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点,使学位点的结构更趋合理,使研究生教育形成一定的规模,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继续组织好对学位点的评估、检查和对学位论文的评优、抽检工作,全面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点建设8个“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使其在培养创新人才、研究高深学问和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把“成人”与“成才”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确保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紧紧围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和调整的力度,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专业和面向我省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专业,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80个本科“品牌专业”和60个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各层次各类型高校都要走特色办学之路,高职高专教育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立项建设100门本专科基础课“精品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切实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遴选50个本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高职高专实验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达标,全省高校都要按期通过评估,办学实力强和办学底蕴深的高校要力争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