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制定促进
我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
(藏政办发[2003]74号 2003年11月5日)
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厅、科学技术厅、民政厅、财政厅、人事厅、交通厅、水利厅、农牧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文化厅、卫生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林业局、扶贫办,西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通信管理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郭金龙书记“关于在全区轰轰烈烈掀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潮和我区边民的生活必须高于邻国水平”的重要指示,促进边境县(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当地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今年7月,自治区领导先后带领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林芝、山南、日喀则地区的边境县调研。调研中发现,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边境县在交通、人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观念更新等方面与腹心地区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交通问题是边境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硬件制约。察隅县的上察隅和下察隅(两镇居住的大多是僜人)42公里的路程,行车要4个多小时。隆子县加玉乡只有两条季节性通道,玉麦乡、扎日乡、准巴乡、三林乡常年只有一条季节性通道,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通公路。错那县的库局乡至今不通公路,该乡与不丹接壤,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勒乡、浪波乡居住着门巴族等少数民族,又都是重要的边境乡,与印度接壤线长,反蚕食斗争尖锐,目前所建的砂石简易公路,路况极差,逢雨化雪,交通中断。定结县的乡村道路大多数是人走、马踏、车行而形成的简易路。边境县路况差,行路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外界接触也非常困难,给边防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市场发展,导致市场不活跃,群众买难卖难。边境县大多乡镇无商品交易市场,群众买卖商品要走几天的路程到县城才能交易,费时又费力。
(二)电力、信息化建设滞后制约着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边境县多数边境乡常年不通电。定结县农牧区基本不通电。上察隅镇和下察隅镇11个自然村,除嘎腰、京都两村在使用当地驻军部队的电外,其他村庄都还在使用松油照明,严重破坏和浪费森林资源和损害群众身心健康。有的边境县(乡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也因缺电得不到有效利用,阻碍了当地农牧业和民族手工业的发展。部分边境县没通光缆,手机无信号。即使是电信局的长话有时通话也困难,乡镇尚未通电话,很难与外界联络,信息极为闭塞。广播电视报纸也远未满足需要。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迅速,但由于缺电,群众很难听到广播看到电视。由于交通闭塞,有些乡镇订阅的报纸杂志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