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打造杭州初中教育高地。到“十五”期末,要努力实现初中教育整体“三高”目标,即硬件高标准、软件高水平、质量高品位。要大力推进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能在相对均衡的教育环境里接受初中教育,有均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
4、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与现代公民、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学生的权益,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学力,而且具备良好的发展性学力和初步的创造性学力。
二、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改善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
5、加大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各地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落实教育经费,大幅度地增加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的投入,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向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和教师培训倾斜。要根据初中教育发展的需求,逐年提高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到2006年争取财政预算内的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各区、县(市)要在2004年达到省定最低标准,2005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6、整合教育资源。要根据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调整和整合基础教育资源。新增的基础教育资源要向城区、城镇倾斜,人口逐减或规模较小的地区要跨乡镇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农村初中办学规模应达到18个班;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初中的办学规模应达到12个班;城区初中办学规模应达到24个班以上。积极推行初中小班化教育。到2006年,大部分初中学校的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初中教育要做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突出软件建设。要按照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规划和建设学校,配齐必需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努力改善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
7、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各地要对公办初中实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努力缩小学校办学资源的差距。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整体提升初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坚持初中教育以公办为主、公办和民办协调发展的原则,有条件的区、县(市)要积极探索股份制、集团化、国有民办、连锁办学试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