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大力发展奶业,重点巩固发展昆明、大理奶源基地,积极扩大曲靖、红河及旅游区新奶源基地,积极发展水牛奶和山羊奶。加快良种繁育,提高奶产量和奶制品加工水平,使鲜奶日处理能力由2002年的350吨增加到2007年的1500吨,实现奶类年产量40万吨,年生产值6亿元,年加工值20亿元。
——肉牛业。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牛种资源,立足改良现有黄牛、水牛,改进饲养方式,进一步加大肉牛良种的繁育和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的力度,努力开拓以泰国为重点的东南亚和沿海、港澳市场,积极扩大出口。到2007年,实现牛肉产量35万吨,生产值 35亿元,分别比2002年年均增长17.4%和22%;出口(包括出省)活牛50万头,销售收入15亿元。
——肉羊业。因地制宜,发挥我省羊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黑山羊、黄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以昆明、曲靖、大理、楚雄、保山、丽江等地为重点,建设优势肉羊产区,完善5个种羊场,继续引进良种山羊及其胚胎,大力推广肉羊养殖配套技术,带动全省肉羊生产。到2007年,实现羊肉产量16万吨,生产值16亿元,分别比 2002年年均增长17.3%和14.6%;外销300万只,收入6亿元;积极发展肉毛兼用型绵羊,在昭通、曲靖、丽江等地建设10个48—50支纱半细毛羊生产基地。到2007年,力争优质半细毛羊存栏30万只,年产毛1000吨,年产值0.6亿元,成为全国半细毛原料基地。
三、实施八大工程
(七)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民、滚动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增值增效。实施省级“22355”骨干工程(即火腿精加工2万吨、肉猪屠宰加工200万头、肉鸭屠宰加工3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500万只、牛羊肉加工5万吨)。积极扶持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火腿、冷却肉、禽肉、奶制品、毛皮制品等加工业。加快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到2007年,在全省培育和扶持100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产值达3亿元以上重点加工龙头企业达10家左右,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品牌。
(八)优质牧草种子与畜禽良种工程。
1.优质牧草种子工程:在滇东北、滇南地区的暖温带、亚热带区域建设10个牧草种子生产基地,总面积2万亩。
2.畜禽良种工程:坚持地方特色品种选育与引进良种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畜禽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组合、扩繁等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家畜三群一网(即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及人工授精网点)和家禽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冻精改良和胚胎移植,提高畜禽品种的质量。建立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和经营。到2007年,猪、牛、羊的良种覆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