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发展非义务阶段教育,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根据新疆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加快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调整,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新增为促进自治区服务业发展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点,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教学、科研、培养服务业专门人才、向社会开放后勤设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发展完善自治区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加快大中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产业化、集团化,重点建设3-5个大中专院校后勤服务集团或服务公司。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创办教育科技园区,加速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改革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七)交通运输服务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增强运输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公路运输要提高全疆公路网覆盖率,扩大公路运输深度、密度和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全疆公路客运网络服务体系,开展公路货运网络系统化服务工作,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公路客运要坚持“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班车客运为主导,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逐步实现长途客运节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客运规范化,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公路货运以快速货运、集装箱和厢式运输、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导,促进危险品、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装卸运输专业化,实现仓储、配送、包装、运输的一体化经营。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与全疆公路运输网相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路运输站场网络体系。发展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化,逐步实现汽车维修救援服务全天化,提高维修服务能力。
铁路客运着重改善旅客乘车环境和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全面提升旅客运输质量和水平。货运要建成快捷货物运输体系,在提速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手续和环节,推进集中化运输,对长期稳定的煤炭、石油、棉花、矿产等大宗货物运输,开行直达货物列车。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重点建设乌鲁木齐二工集装箱中心站,建成以阿拉山口为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国际运行线。加快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铁路服务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民航运输着力构建以乌鲁木齐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辐式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大航线开辟力度及航班密度。国际航线要利用新疆地处亚欧中心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完善周边航线,争取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国内航线要积极调整航线结构,适时开通至内地发达大中城市、未开通省会城市及旅游城市的航线。区内航线要完善航线网络,积极发展支线航空,合理安排航班时刻,更好地适应新疆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八)文化、卫生、体育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5-10个综合文化产业集团,创建文化大区。立足民族文化,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充分发挥演艺业的优势,推进事业型文化单位产业化。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搞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和影剧院改造,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大众性文化设施的作用;以农牧区乡镇、城市社区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及其企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娱乐市场法规和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秩序,有效占领先进文化阵地。规范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广告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到200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0%,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行业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食品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三个战略重点,建设各级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和急救中心,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新型卫生保健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和身心健康。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到2005年,自治区每千人口医院病床配置数为3.02-3.47张,每千人口医生配置数为1.81-2.16人,每千人口护士配置数为1.87人,每万人口预防保健医生配置数为2.75-3.36人。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构建双向转诊制度和分工合理、方便快捷、高效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