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关于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基本原则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子商务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2.技术创新原则。建立健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高新技术,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培育,始终把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手段。
  3.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大力实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配置效益。政府要主动适应经济体制转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信息及行政手段的能力,引导推动制造业发展。
  4.外向带动原则。坚持重外不轻内、重大不轻小、重新不轻老、重量不轻质的原则,抓住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和当前宁波大力引进内资的机遇,加大引资力度,创新引资手段,拓展引资途径,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
  5.产业集聚原则。将产业布局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与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推动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使工业园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高地。
  6.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人口、就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兼顾短期政策目标和长远利益要求,从体制上建立起有利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结构。
  (三)战略目标
  根据宁波制造业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到2007年,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体目标是:
  ——产业规模。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全部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5%以上。
  ——产业水平。主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5%;制造业中装备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面上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产业集群。重点培育20个左右综合工业园区、20个左右特色工业园区;培育20个左右产业基地;形成沿海、沿湾、沿路三条工业产业带:完成杭州湾产业带310平方公里面积的园区开发建设,完成园区内基础设施投入360亿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40%增加到65%左右;培育3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产业外向度。制造业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交货值达1120亿元;实际引进外资五年累计达到60亿美元。
  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宁波制造业全面融入国际现代制造业分工和协作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总体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三、基本架构和发展重点
  (一)基本架构
  发展大产业,着力构筑3大产业带,发展3大产业群,以8大产业为先导,形成“3+3+8”的产业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框架,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区域布局架构。按照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实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推进,着眼于沿海、沿湾、沿路,系统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形成三大产业带,即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沿路工业产业带。
  2.产业发展架构。以石化、造纸、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业等8大产业发展为先导,做大以石化、造纸、钢铁、能源电力、汽车、修造船等为主的临港型重化产业群;做强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家用电器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群;做优以电子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二)区域布局
  1.构建3大产业带。
  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杭州湾和东海岸线分布,西起慈溪龙山,向东经镇海北仑至穿山半岛折向南,到象山港口的象山止于象山港底的宁海,由北仑产业集聚区、镇海石化产业集聚区和象山港产业集聚区组成。该产业带以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发展重点。规划总面积325.1平方公里,五年完成开发面积7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65亿元。2007年实现产出22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