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议案的决议的通知


    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扶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保持渔区稳定的议案》(第0005、0007、0011、0040、0045、0047、0055、0056、0077、0078、0145、0149、0157、0176、0185、0231号),交由省人民政府办理。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组织省海洋渔业局、计委、经贸委、财政厅、教育厅、劳动保障厅、旅游局、工商局及扶贫办等单位组成3个调查组,分别到粤西、粤东、粤中14个沿海市进行调研。经认真研究并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了办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海捕渔业现状及渔民转产转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濒临南海,渔区分布广,渔民数量多。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渔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02年全省渔业人口221.6万人,劳动力75.6万人;机动渔船7.26万艘,246.8万千瓦;海捕产量184.7万吨,产值100.1亿元,分别占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的29.41%和21.70%。海洋捕捞业作为我省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渔区经济、改善渔民群众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受国际海洋新制度实施和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影响,我省沿海部分渔民将陆续从捕捞业退出,面临失去基本生产、生活保障的威胁,成为需要大力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
  (一)北部湾划界对捕捞业造成严重影响。中越北部湾划界后,我省在北部湾减少3.2万平方公里传统高产优质渔场,6600艘渔船被迫从此渔场撤出。每年减少产量3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后勤产业损失25亿元。我省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加大,渔场拥挤,海上治安问题将会更为突出,涉外渔业纠纷和越界捕鱼事件也将呈上升态势。
  (二)捕捞能力远远超过渔业资源承载能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省海洋捕捞渔船盲目增长,捕捞强度急剧增大,2002年全省海捕机动渔船、功率分别为1982年的2.25倍和3.01倍。过大的海洋捕捞能力给渔业资源造成巨大压力,据专家评估,我省渔业资源年可捕量100-110万吨,海洋捕捞强度已超过渔业资源承载力的40%。加上海洋污染严重,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明显衰竭,我省传统渔场的六大渔汛现已不复存在。2002年渔船单位功率时间捕捞量不到1982年的1/3,而且渔获物中70-80%为低值小杂鱼。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