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螺情下降:全省垸内钉螺面积由2003年的33.3万亩降到27.3万亩,减少6万亩。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40%以上。
(三)病情减轻:治疗全部晚期病人(4257人)。有效控制新发晚期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每年病人和病牛治疗率分别达100%。
三、防治任务
(一)查灭螺:查螺1500万亩次。2003年秋季进行全省螺情调查,掌握情况,制定完善各项灭螺措施;每年对开展环境改造工程灭螺和易感地带药物灭螺的环境进行查螺,考核灭螺效果。全省反复灭螺100万亩次,其中环境改造灭螺35万亩次(结合水利灭螺6万亩次、结合农业灭螺19.2万亩次、结合林业灭螺5.5万亩次、结合其他项目灭螺4.3万亩次),药物灭螺65万亩次。硬化有螺渠道30万米。对100座有螺涵闸修建阻螺设施。
(二)查治病:人群查病750万人次,治疗慢性病人及扩大化疗500万人次,治疗晚期病人7500人次,耕牛查病75万头次,治疗处理病牛及扩大化疗耕牛35万头次。
(三)健康教育:通过新闻媒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增强疫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重点抓好疫区中小学生的血防知识普及教育,健全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宣传家长、家长推动社会的血防健康教育传播链。省血防办负责每年印制下发血防宣传品20万份,省教育厅在疫区中小学地方课时中安排包括血防知识在内的健康教育课程,落实授课教师和教材。
(四)改造卫生习惯: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未控地区要结合改水改厕工作,抓紧修建无害化厕所;推广家畜圈养或安全放牧,实行野粪集中杀灭虫卵;提倡饮用安全卫生水;修建自来水生活饮用水设施。
(五)预防急感:易感季节要制止人畜到疫区进行非生产性活动,确因生产、防汛、救灾而接触疫水者,必须进行登记、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实施群体早期治疗。对人畜常到的易感染地带,必须设立防护哨卡及醒目的警示标志。凡同一地点在短期(一周)内出现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等重大突发疫情,即启动《湖北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六)科学研究:结合防治工作实际,把重点血防科研项目列入科技攻关计划。省科技厅要组织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力争在防治策略、灭螺新药、快速诊断和疫苗研制等应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推广阻螺设施等科研成果,加快成果转化进程。
(七)疫情监测与预警:疫区各地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及网络信息系统,依法进行疫情监测和信息处理上报。对历年多发急性血吸虫病的地区和春、秋季查出感染性钉螺的地带,要采取有效措施灭螺杀蚴,开展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的预测和预警工作。
四、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