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04-2020年)的通知

  (五)动物疫病防治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治牧的方针,完善手段,强化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一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强化市、县(市)、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免疫检测、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加强动物防疫屏障建设,建立和完善边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控制疫源流动。到2010年,免疫标识加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和奶牛健康合格认证率达100%;22种重点动物疫病达到净化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和0.5%以下;全市动物防疫设施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加强动物诊疗体系建设。到2005年,市、县(市)全部建立诊疗中心,乡(镇)设兽医院,村(场)设兽医室。市级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具备病毒、细菌等病确诊和重点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能力,县(市)级诊疗中心具备常规、多发病诊断和测报能力,乡(镇)、村(场)兽医院、兽医室具备组织疫病预防、初步诊断、疫情报告和实施免疫接种能力。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个人开办兽医诊所。建立注册兽医师制度,规范诊疗行为。三是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以建立健全市、县(市)两级兽药饲料、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加快各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全面开展兽药、饲料、畜产品检验监测。加强县(市)级监督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手段,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
  (六)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人工种草,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提高饲草生产水平。一是加快饲料工业发展,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面向全省及东北亚地区饲料市场大力开发替代饲料、蛋白质饲料和无公害绿色饲料资源。通过工艺改造,加快奶牛、肉牛专用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以及赖氨酸等添加剂的开发,做到产品多样化、系列化。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推广饲草、青贮饲料加工贮藏技术,鼓励和支持建立饲草、青贮饲料专业公司,推进饲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广秸秆盐化、碱化、氨化和微贮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到2010年,配合饲料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二是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加快草原改良建设。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三项制度,大力推行草食动物舍饲。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充分调动经营者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实施草原改良建设工程,治理沙化、碱化、盐化草原,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加快已垦草原退耕还草,恢复草原植被。到2010年,草原改良建设面积达到120万亩,退耕还草面积达到200万亩,草原鲜草平均亩产达到270公斤。到2020年,草原改良建设面积达到260万亩,草原鲜草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三是大力实施人工种草和青贮工程。加快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种植苜蓿、谷稗等优质牧草品种,加快人工种草步伐。不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提高青贮产出和效益水平。到2010年,牧草种子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年产牧草种子60万公斤;青贮玉米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达到300万吨,确保每头泌乳奶牛年饲喂量达到10吨。到2020年,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产量达到600万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