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企业进行外债债务调整选用的几种方式
(一)转外债为内债。一是借用国内外汇贷款提前偿还外债。我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借用的一些中长期国外贷款利率大多在6%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目前我国国内外汇贷款利率在2%左右,从融资成本上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利差。利用国内外汇贷款,提前偿还外债,通过利率和期限的调整,可以实现“借低还高”,变外债为内债,规避外债风险。二是借用人民币贷款购汇提前偿还外债。虽然目前人民币贷款较同档外汇贷款利率稍高,但人民币贷款资金来源相对充裕,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允许购汇还贷。利用人民币购汇提前偿还外债不失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我区举借外债企业基本没有出口创汇能力,可首选此方式。
(二)借新还旧。这一方式虽然不能根除外债风险,新发生的外债仍有可能在未来受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和利率波动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利用目前较低的国际市场利率水平,并能在有关借款金融条件上预见性地锁定风险,筹借新外债置换旧外债,借低还高,调换币种,也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债务调整方式。
(三)清理固定回报。在当前国内资金相对充裕、融资成本较低、吸引外资总体形势良好的有利条件下,建议各市政府加强对本市固定回报项目清理的指导、监督,督促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把握当前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不同类型的固定回报项目,减轻债务负担,促进引进外资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风险。企业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率掉期、远期结售汇等,锁定利率、汇率等风险,调整债务结构。企业需加强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咨询和沟通,切实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三、外汇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进行外债债务调整
外汇管理部门近期将重点督促我区固定回报项目企业做好清理整顿工作,并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目前,还将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及时进行政策宣传、提供决策服务。发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优势,向企业宣传相关的外汇政策,主动与地方政府和计划、财政、企业主管部门以及银行等进行合作,积极支持企业实现债务调整。
(二)创造条件,促进借债企业提前还款,协助企业妥善选择债务调整和风险防范方式与措施。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债务结构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树立外债风险意识,协助企业建立外债风险管理机制,妥善运用好债务调整及风险防范的各种方式,因势利导地推动债务调整。在比较提前偿还成本和利差的前提下,本着“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推动债务人与债权人谈判,协商提前还款,在手续的办理上开通“绿色通道”。对于新借人的外债,帮助企业防范未来利率和汇率风险,注意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的结合,减少债务的货币和期限错配风险。
(三)积极配合所在地地方政府及项目主管部门和企业,采取多种调整方式妥善解决不同类型的固定回报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加大固定回报项目清理的力度,切实解决项目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