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市场主导、政府规划、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市场机制对物流产业的基础配置作用为基础,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调控服务的功能,通过企业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和完善物流产业的整体素质。
四是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功能互补的原则。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开展企业重组、兼并、联合,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使物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物流。
五是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则。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为重点,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对传统物流业进行改组、改造和更新提升。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物流业发展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相应规则,利川国内外物流资源,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鼓励省内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三、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十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200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6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19%。物流总量实现18.6亿吨,年均增长1.7%。其中,供、需双方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25%。物流业从业人员445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1.4%。
初步构筑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物流圈和以大连、锦州为核心的沿海物流带,基本形成以物流中心城市为核心,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园区为结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框架。建立畅通、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以2小时城域、4小时沈阳、大连都市经济圈、8小时省域、12小时东北区域、48小时全国为主的国内物流和96小时东北亚区域为主的国际物流服务功能构建物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统一集成的辽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口岸物流、区域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化,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物流信息龙头企业;以新型商贸流通业态为主的连锁配送网络初具规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支持50家大型物流企业。
2.“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物流总量实现20.2亿吨,年均增长1.7%。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物流从业人员518万人,年均增长3%,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4%。
创建东北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丹东、营口为支撑,其余城市为基础的三层次、多结点的全省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各种运贮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成东北地区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使我省成为东北地区现代物流的信息中心;“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服务模式覆盖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3.2010—2020年期间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