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施优质粮示范工程,推进优质粮区域布局。要围绕优势作物区域布局规划,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特用玉米、优质水稻和优质大豆等优质粮区域布局,实施一批优质粮示范工程。2004年,继续实施武清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启动蓟县种植业三元结构示范项目。同时,在蓟县和武清建设优质小麦和特用玉米(青饲)示范基地,在宝坻和市水稻原种场建设优质稻示范基地,在西青建设优质大豆示范基地。通过优质粮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优质粮区域化发展,逐步建成蓟县津哈路以南、宝坻潮白河南侧、武清港北地区的专用小麦区域;蓟县津哈路以南和东西两洼、宝坻潮白河南侧和西侧、武清港北和路南地区、静海运东地区、宁河西北部、西青南部和北部、北辰东北部的特用玉米和饲用玉米区域;宝坻黄庄洼、宁河东北部、东丽东北部、津南水库周围的优质水稻区域;静海运西、武清路南、西青西北部、北辰北部的优质小杂粮区域等优质粮食产业区、产业带。
(七)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重点推广小麦中优9507、京9428,玉米农大108、高油115、郑单958、涿2817,水稻津原38、津原45,大豆冀豆12、中黄13等10个质量型品种,使优质粮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0%以上。推广玉米套种香菇、专用玉米种养结合、优质小麦、优质大豆高产示范、节水栽培和抗旱保水剂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农药、生物化肥应用等10大先进适用技术,受益面积300万亩,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提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贡献率。
(八)落实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积极协调并组织落实对重点产区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培训补贴和直接补贴政策。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切实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继续深化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整体效益
(九)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实施新一轮结构调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长期任务,不断向调整要规模、要效益、要活力。市、区县农业部门要分别制定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围绕优质化、区域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目标,按作物、分品种、逐地域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优势作物、优质品种的基地化、产业化,推进重点农产品生产的无害化、标准化,使天津种植业新一轮的调整实现质的跨越。
(十)推进优质高效作物种植,促进优势作物进一步集中。按照我市《2003-2007年优势作物区域布局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今年全市新增优质作物100万亩,使优质作物面积达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要继续扩大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棉、优质水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作物种植,增加种植效益。今年选择8种优质作物,在区县建设13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集成先进技术,实行依标生产,开展技术培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周边50万亩优质粮经作物的标准化生产。同时,通过实施国家农业建设项目、特种农产品种植小区和扶持种植业龙头企业等措施,加速优势作物区域布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