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要选择在区域产业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代表着产业结构演进方向、能够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要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以重点、难点的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四大”,即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园区、快上大项目。大产业是指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支柱性、带动型和导向性的产业;大基地即形成特色产业企业群体,发展到支柱规模,配套服务体系健全,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聚集地区;大园区,是指环境好、成长快、能够促进城镇化和集聚优势生产要素的发展平台;大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建设载体。大产业是骨架,大基地是依托,大园区是平台,大项目是载体,四位一体,可以构成我省经济工作的系统工程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确立原则与发展重点
确立主导产业应把握以下原则:1、消费需求弹性大,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既要注重现实需求,也要考虑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2、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3、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许多产业的带动作用强。4、现有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5、能够寻找到战略投资伙伴,合作前景广阔。6、兼顾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7、符合区域经济分工和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8、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应重点培育壮大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旅游等10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唐山钢铁、石家庄医药等30个大基地,曹妃甸工业园等20个园区,河北乙烯工程、1500万吨精品大钢等40个大项目建设。
钢铁工业
现状与优势:1、钢铁市场容量大、前景好。从国际看,主要产钢国加速大调整,把发展重点转移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上来,中低档钢铁产品市场空间相对扩大。从国内看,目前全国每年板管带材进口量1500万吨左右。据权威部门预测,中国钢材消费量2020年才可能达到饱和,整个钢铁产品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产力布局开始向市场需求增多的地区和利用进口矿砂条件较好的沿江沿海地区发展。2、我省钢铁工业基础较好。2002年钢产量达到2660万吨(今年可突破3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从发展看,一是需求潜力大。京津冀钢材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二是资源组合状态好。华北地区焦煤占全国60%,焦炭产量占52%。冀东地区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铁矿保有储量57.5亿吨。三是具有港口优势。现有三大出海口,潜力很大。曹妃甸建设深水矿石码头,具有低成本利用国外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四是陆路交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