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重点培育贸易型、加工型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基层供销社、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运销鲜活农产品,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积极鼓励大中城市将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并对经营鲜活农产品的超市给予政策支持。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在全省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的流通环境。
三、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5、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在巩固提高已建成1000余万亩标准农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土地整理为主,再建设500万亩标准农田。实施“沃土工程”,不断培肥地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全年抛荒,尽量减少季节性抛荒,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依靠科技,加快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发展水稻种子产业,提高粮食单产。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纯农户种粮收入。省财政通过调整农业支出结构,安排一定资金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对粮食部门收购的用于储备粮轮换的“订单”粮食,继续实行价外补贴政策。
6、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省际粮食产销协作,多渠道组织粮源。根据粮价走势,适时落实新增5亿公斤地方储备粮任务,落实粮食应急加工、销售网点,提高粮食应急供应能力。严格储备粮管理制度,确保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完善粮食工作市、县(市、区)长负责制,完善和落实各级粮食安全预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粮食安全。
四、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加强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等联合创办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农业生物技术、种子种苗、农产品安全与精深加工等10大农业科技专项,提高农业高科技园区和特色农业科技园建设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示范推广。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企业,经省认定的农业科技企业,参照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