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
2003—2010年完成内乡宝天曼、信阳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太行山、伏牛山、罗山董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新建省级森林,野生动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9个,使自然保护区面积古全省总面积的比例由2.2%提高到3.05%。
(五)防沙治沙工程
在郑州、开封、新乡等11个市的49个县 (市、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包括黄河故道区、黄泛区和小浪底下游新沙源的综合治理;2001— 2010年造林49.62万公顷。其中在流动、半流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8.17万公顷,在沙化土地区,营造农田林网17.03万公顷、农林间作11万公顷、经济林3.42万公顷。2001—2002年已完成0.67万公顷;2003—2008年在新郑、中牟等39个县(市、区)造林44.25万公顷,2009—2010年造林4.7万公顷。
(六)以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工业原料林基地
在焦作、濮阳、新乡、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地营造林纸一体化造纸原料林基地29.2万公顷。
在郑州、开封、洛阳、周口、商丘、新乡、南阳、许昌、漯河等地营造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47.8万公顷。
2.经济林基地
(1)名特优新无公害果品基地。总建设规模52万公顷。在平桥、桐柏、确山等桐柏,大别山区建立板栗基地5方公顷、茶叶基地4万公顷,在济源、修武、辉县等太行山区建立核桃基地,5万公顷;在灵宝等豫西山区建立苹果基地4万公顷、仁用杏基地4万公顷;在荥阳等浅山丘陵区建立柿子基地5万公顷、石榴基地4万公埂顷,在新郑、内黄等平原沙区建立大枣基地9万公顷、梨基地 4万公顷、葡萄基地4万公顷:在城市郊区建立小杂果基地4万公顷。到2020年,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林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
(2)药用林基地。总建设规模1.5万公顷。在禹州、南召、内乡、镇平、卢氏、辉县、封丘、新密等县重点发展山茱萸、辛夷、银杏、杜仲和金银花等地方特色木本药材。
(3)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基地。在灵宝、陕县、渑池、洛宁、唐河、武陟、南召、南乐等县(市)建设果品贮藏库60个,扶持、培育一批经济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省果品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占总产量的30%和20%以上。
3.林木种苗花卉及竹子基地
(1)林木种子基地。建成5个高标准的省级良种示范基地和18处市级良种示范基地;完善30处采种基地,新建18处采种基地;完善50处良种基地:新建和改建种子低温库25座、常温库70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