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构筑四大旅游协作区。高标准建设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名城名村文化游、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游、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风景名胜生态文化游等三条旅游线路。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突出特色,丰富内涵,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全省各地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加强区域间旅游协作与联合,按照区域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对接与融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加快与周边省市旅游协作区的建设步伐。与安徽联合打造“景婺黄徽文化旅游区”;与福建联合打造“武夷山风景休闲旅游区”;与广东、福建联合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与湖南、广东联合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等。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安全、舒适、有回味的旅游环境。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着力抓好连接主要景区及景区间的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尽快完善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间的旅游公路网络。配套建设好公路沿线休息、餐饮、购物服务区和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的建设,建设好进出省和各旅游景区主要通道沿线的景观和旅游标志、交通标志、公共图形标志。随着南昌昌北机场对国际航班开放,开通南昌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澳门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班。增开重点景区到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列车,增加票源供应。开发水上旅游交通,增开内河旅游航线。要加快各景区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旅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护栏等旅游安全设施,加快住宿、饮食、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引导旅游饭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高等级旅游饭店,大力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等接待设施,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饭店体系。
(六)搞好旅游餐饮建设,扩大旅游商品产销,加强旅游娱乐建设。抓紧建立旅游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开发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菜肴,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经营特色赣菜。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增加旅游创汇创收。积极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名、优、特、奇、新产品,逐步建立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品系列生产基地。各重点旅游城市要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市场,在全省逐步形成规范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开发富有江西特色、体现民俗风情、游客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提高旅游娱乐消费比重。
(七)办好重大旅游节事活动。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现状、产业特点,采取省市联办,与国家有关部委合办、或与兄弟省市联动等形式,组织开发系列的节事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力争办成一些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节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