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规范经营行为,加快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在2003年底前达到:在全省扩大和兴建一批无公害农(水)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批零兼营的农产品市场都要建立检测室,农产品零售市场配备以速测为主的检测仪;各监管部门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行业,建立或联合建立可供社会查询的食品企业诚信数据库。
4.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改进传统食品流通业。通过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建立起具有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在2003年底前达到:通过分地区、分类别进行试点,建立并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着力建造具有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推广市场食品安全责任制试点,在南京市建立一个净菜样板市场;在省辖市完成一批“农改超”项目,形成食品、农产品购销新模式。
5.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应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突发性事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及时处置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突发性事件。
(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主要措施
1.强化食品污染源头的治理。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解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为突破口,进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整治;以严查“瘦肉精”污染为主线,进行畜产品违禁滥用和兽药残留超标整治;以查抗生素污染为切入点,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整治。
省卫生、质监、工商、经贸、农林、海洋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针对重点品种,在各环节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监督检查企业建立完整的购销台账,保证各环节进货渠道合法,加强检测检验,确保货源质量安全。
2.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省农林厅、海洋渔业局建立和完善农(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水)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以自检为主的速测网络,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采收前检测和对进入市场的农(水)产品开展检测。
省质监局全面推进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强制检验和计量监督等工作。今年内完成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审查发证工作,并逐步开展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冷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标准、认证、检验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