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创新龙头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区界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建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产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6.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营销业态,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重点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储运、加工、配送等功能,加快发展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以连锁店、超市、专卖店和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两翼的连锁经营业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i的办法,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步伐。
7.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经营企业的产销衔接。鼓励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挂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产销联系,提供各种服务。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网”作用,开展农产品常年网上展销和交易。
五、加快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8.按照“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的原则,组建一批自主、自律、自养、自强的新型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信息引导、科技服务、纠纷处理、行业自律、行业协调作用。大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省里重点培育发展30家以产品为主导的全省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重点扶持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地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支持加工流通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自我发展、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9.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现在到2007年,每年制定60项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和100项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强化检测机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检测水平。逐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推行HACCP、IS09000、IS0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