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主要目标:(1)到2010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务输出500万人,新增劳务收入400亿元。其中:苏北5市新增农村劳务输出350万人以上;苏南接纳苏北新增农村劳务输出250万人以上。(2)全省确保每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50万人以上,力争达到70万人,其中每年新增境外农村劳务输出1万人。(3)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组织化程度力争达到50%。
三、创新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
6.南北挂钩吸纳一批。要加强苏南与苏北的劳务协作,建立健全有效衔接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明确输出方和接受方的具体任务,努力提高苏北劳动力在苏南新增外来劳动力中的比重。南北挂钩市县要由市县长签订责任状,苏南16个挂钩县(市、区)每年完成吸纳对方20万人劳务输入任务;苏南5市市区每年完成吸纳对方10万人劳务输入任务。
苏南地区要根据用工需求,主动到对口挂钩的苏北市县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苏北地区要主动加强与苏南挂钩市县的联系与沟通,定期交流情况,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中介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要积极鼓励苏南等地企业到苏北、苏中兴办企业,对吸纳当地劳动力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7.面向全国输出一批。在立足江苏的同时,努力打开国内劳务市场,加强与全国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劳务协作,多路并举,不拘一格,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努力寻求更多的就业岗位。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发挥我省建筑业的优势,参与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组织有技能的农民到中西部创业和发展。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在国家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占有更多的就业份额。
8.拓展海外输送一批。要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分工,以建筑、服装、海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和承包工程,输送一批有技术专长的农村劳动力到境外从事劳务活动。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整顿规范对外劳务市场,避免无序竞争,促进我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
9.加快发展转移一批。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新领域。要把培育县域城关镇、中心镇与大中城市对接的新型城乡体系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做大做强新型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增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新载体。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资源加工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尽量使用本地劳动力。要努力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农产品的“物流”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流”,不断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新空间。
四、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营造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宽松环境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