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和组织协调不力、激励政策不足以及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不强和培训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城镇化、面向现代化的方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扶持,齐抓共管。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培训事业,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立足自身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督促检查以及各项服务工作。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当前主要是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培训,重点支持农民工输出地区转移就业前培训。
3.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全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要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建立新的培训机制。
4.按需施教,注重实效。要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推介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