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加速城域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的建设,大力推广城市用户使用宽带网络。积极推进数字社区的建设,把数字社区建设成为政府与居民相互沟通、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窗口,社区居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救助及综合服务的应用平台;促进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直接进入居民家庭,有效服务于群众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不断总结和规范成功试点经验,及时进行应用推广。
(四)促进农村与农业信息化,有力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
积极推进相对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开发与集成,建立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农村干部培训、农民就业培训与相关劳务市场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数据库。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民转岗就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教育、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鼓励各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介机构、企业或个人开发和推广新的农村适用信息技术和产品。逐步培育一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专业户,先试点后推广,积极扶持农村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支信息服务与农业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化队伍,探索浙江特色的农村和农业信息化道路,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为“数字浙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突出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通信、光电子、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大力扶持数字音视频和新型元器件产业,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提供系统装备和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必须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加快环杭州湾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和企业的集聚,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与“小型巨人”企业,形成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培育环杭州湾地区优势信息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化环境为重点,集聚人才为支撑,扩大开放与创新技术、机制为动力,面向国际、接轨上海、呼应苏南,带动全省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一带多园”格局,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