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8%以上;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应用快速扩展,城镇家庭宽带接入比例达15%;全省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5线/百人;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20%,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达1600户;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在网上实现比例超过30%。全社会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大幅提高,70%以上公务员能基本掌握计算机技能,大、中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三)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数字浙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统筹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完善。
——立足应用、务求实效。推进信息化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提高社会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应用,以应用促建设,效益先导,务求实效。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导向、协调与推动作用,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市场应用服务,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
——资源共享、安全可靠。“数字浙江”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业务系统等资源基础,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统一各类业务和技术标准,在保证网络先进性的同时,采用成熟、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备份、应急和灾难恢复系统,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四、主要任务
2003—2007年,“数字浙江”建设主要抓好六大任务,扎实推进“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2]56号),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五个一批”企业为主体,开展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企业信息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应用,着重抓好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传统产品的嵌入式改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企业经营决策的网络化与智能化,以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发展,争取全省企业信息化水平在3年内有大幅度提高,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加快产业信息化改造进程。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1]29号)和省科技厅有关信息化方面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全力推进机械、纺织、轻工、电子、化工、医药等重点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电子化进程。选择我省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的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并在相关制造业产业和服务业的骨干企业中取得示范,通过地方政府与科技中介机构的推动,达到在整个制造业重点产业或重点相关服务业中推广应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