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突破千亿。“九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我省有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8000余家,2002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0亿元,出口交货值210亿元,我省有40余种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同行业的龙头,6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同行前三位。
软件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我省软件产业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2年底,我省各类软件企业发展到80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含系统集成)110亿元,软件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应用软件特别是金融证券管理、服装及印染CAD、财务管理、医院管理、工业控制系统等软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其中金融证券管理软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服装CAD软件被信息产业部授予2002年重大技术发明奖,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
信息服务业异军突起。网上信息源大幅增长,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中国经济信息和省公共信息网等,可提供功能齐全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互联网信息提供商(ICP)在我省发展令人瞩目,初步形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群体。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数字浙江”的宏伟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一是机制问题,一些部门由于过分强调部门利益,在信息化推进中造成纵强横弱、条块分割、信息封锁、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等现象,使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增加了难度;二是认识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建设“数字浙江”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重视,行动不力,致使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三是技术问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少推进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研究基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四是标准问题,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规范、法规建设滞后,影响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建设“数字浙江”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中心任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浙江工业现代化进程;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发挥信息技术在浙江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战略。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大幅提升浙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立足于以应用促发展,以宽带网络建设与宽带技术应用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以拓展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带动信息产业发展,优先扶持和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为“数字浙江”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立足于体制与科技创新,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制和产业化机制,重视人才与知识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和人才培育体制,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化的发展;立足于信息化软环境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浙江”建设要求的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