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与审批
第六条 地名命名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体现当地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特征,符合地名标准化和译写规范化要求。
(三)一般不以人名命名地名,不得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四)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一个县(市、区)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一个乡、镇内的自然村名称,同一城区内的居民区、街、路、巷和建筑物名称不得重名。人民政府不驻在同一城镇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其专名不得相同。
(五)乡、镇、街道办事处一般以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居民点和街道办事处所在街、路、巷名称命名。
(六)不得以著名的山脉、河流名称作为行政区域专名;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亦不以其名称作为行政区域专名。
(七)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港、台、站、场,铁路、公路、公交车站点、桥、隧道、水库(坝)、灌渠等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名称,应当与当地地名一致。
(八)地名用字、读音必须准确规范,避免使用同音字和生僻字、歧义字。
第七条 地名更名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损害国家领土主权、民族尊严,带有民族歧视,不利于民族团结以及有侮辱人格和低级庸俗内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七)、(八)项规定的地名,应当更名。
(三)各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撤并、调整需要更名的,按照国家有关
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四)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五)因地形地貌发生自然变化、行政区划变更调整、城市建设规划自然消失的地名,应当及时销名。
第八条 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城乡的街、路、巷、广场,具有地名意义的港、台、站、场,铁路、公路、公交车站点、桥、隧道、水库(坝)、灌渠等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名称,可以实行有偿命名或更名。
第九条 地名命名、更名、销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区划管理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