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安排1.3亿元资金,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高校基础设施和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2.9%。二是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集中力量抓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紧紧抓住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三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搞好13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力争实现县县有“两馆”目标。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6.5%和91.8%。加快多巴奥运训练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进度。四是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投入1.37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好全省4州、32个县国债疾病控制项目,争取年内建成使用。搞好省、州(地、市)9个急救中心和39个县传染病防治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扩大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力争用2—3年覆盖全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行、认真兑现农牧民自愿放弃生育二、三胎的奖励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强扶贫开发。精心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做到帮扶对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措施落实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加大对特色种养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水、路、电等问题。积极推进“三大扶贫工程”,巩固和扩大香巴扶贫成果,实施好塘格木农场调庄移民项目。加强对口帮扶,抓好定点扶贫、行业扶贫,年内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年内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注重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鼓励下岗职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解决好“4050”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与开发城市公益性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能力。办好一批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活动,促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一次性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