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十九)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永续利用
  陕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全省已探明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值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如何集约利用和深度开发这些矿产资源,保护现在还不宜开发的矿产资源,争取得到持久的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陕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国家的重要贡献。
  开发的总思路是:以科学的开发能力为基础,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有序和有度开发;以规模开发为基础,以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实行采、冶、加配套的基地建设;以环境代价最小,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实行全面评估,保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实行保护性开发。根据我省矿产资源的实际,对国家战略性资源和稀缺资源要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延长开采年限和服务年限;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煤、气、油、金、银、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要进行充分论证,着眼国际国内市场,先后有序,未雨绸缪,建立战略矿产资源的储备制度,提升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对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开采要在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前提下,搞好规划布局,依法开采,严禁乱采滥挖。

第六章 “生态陕西”建设方略



  实施“生态陕西”建设方略的主体内容是:以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针对陕南、关中、渭北和陕北的不同地理区位营建“四大绿海工程”;以退耕还林、禁伐禁猎及整治旅游景点和小矿区为主的“秦岭生态屏障工程”;以保护物种多样性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工程”等。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争取到2010年,各项工程建设能够取得阶段性进展,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为全面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生态陕西”奠定基础。
  (二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治理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事关我省经济建设和黄河中下游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水土保持的质量。继续抓好陕北淤地坝建设,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黄河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以及陕南嘉陵江“长治”工程和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等项目,争取及早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汉、丹江流域水土保持防治项目,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陕北四条河水土保持项目。从大工程到中小工程,从重点区域到一般区域,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水土防治格局。走生态、经济与开发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积极推行大面积封禁、小流域治理的经验,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准确掌握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效益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研究制定民办水保新政策,形成利益引导机制,加快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户包”责任制,采取“五荒地”租赁、承包、拍卖等多种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二十一)营建四大“绿海”工程
  以天然林保护为基础,继续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方式,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争取通过十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绿色海洋覆盖陕西的全新生态景观。
  陕南森林海。以天然次生林修复改造为主,大力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退耕陡坡地,修补疏林地。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板栗、桑、茶、药用植物等经济林,提高山区林特产业的总体经济收益。严格保护现存的原始林木和物种多样性,保持其世界级“生物基因库”的价值和地位。
  关中生态网林海。通过护林带建设,防护河流、道路和干线灌渠,绿化关中平原;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防护林带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增加树种,扩大林木覆盖密度,改善古文物旅游景点的景观。
  渭北经济林海。以果为主的渭北经济林海已经成型,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调整果林结构,搞好绿色标准化管理,树立名牌,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并通过强化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收益的良性互动。
  陕北林草海。从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出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坚持不懈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舍饲养畜和草产业,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毛乌素沙区,要全面构筑防风固沙屏障。沙区边缘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集约经营已开发的基本农田和水分条件优越的滩川地,让出生态脆弱的边缘地;在沙区内部,要通过民办小水利建设星罗棋布的“绿洲农业”。
  (二十二)综合整治,维护秦岭生态屏障功能
  秦岭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遏制秦岭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发挥其综合性生态功能,是我们的历史性责任。对该屏障要坚持管护结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一切破坏秦岭生态功能区的活动,禁伐天然林木,严厉打击滥采偷猎等非法活动,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态型建设项目,坚决关闭各类污染小企业和小型选矿厂,加强旅游开发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争取用15年左右的时间,重建该地区涵养水源,繁衍物种,保护和调节大气候的生态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