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防灾减灾体系是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系统工程,旨在增强社会抗御和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加强防御体系建设,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抗御中等强度灾害的能力。
  制定全省减轻自然灾害的地方法规,完善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定行动预案,指导学校、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做出紧急反应,减少灾害损失。加强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成立防灾减灾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对防、抗、救灾工作的综合指挥协调职能。加大投资强度,有重点地安排好防洪、防震、抗大旱和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的骨干抗灾工程建设。重视重大项目和城市建设选址的地质、地震等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减少灾害损失。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处理各种灾害信息,为全省综合指挥机构提供工作支持。发展商业性的灾害保险事业,作为政府救助的重要补充。进一步研究地震、洪水等特大灾害的投保形式及补偿政策。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科学文化和防灾、救灾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公众遇灾后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章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珍惜决定人类命运的战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空气等自然资源的纯洁性,维系和建设各种自然资源间的合理结构,以及在动态中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与自然资源的配置结构,对于陕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十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
  陕西是个水资源重度缺乏的省份,且近中期利用省外客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全省用水的总方略是:用好黄河水,巧用关中水,蓄住陕北水,调引陕南水,全面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
  用好黄河水。根据国家分水指标,抽引黄河水来弥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渭北用水之不足。争取国家尽早建设黄河干流水利枢纽水库和实施西线调水工程,解决陕北和关中的干旱缺水问题。
  巧用关中水。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以保证和满足“一线两带”建设为目标,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调整供水结构,控制大中城市、工矿区地下水开采。通过实施“东引西蓄、南调北集”来补充关中的水资源。充分利用秦岭北坡峪口众多的优势,修建各种蓄水工程,实施联网调配,增加可用水量。
  蓄住陕北水。一要塘、窖、库结合,广泛开展集雨与蓄水工程建设,增加可用水量;二要扩大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农业增产;三要搞好退耕还林、植树种草,通过保住雨水,增加地下水蓄存量,严格控制榆林风沙滩区地下水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调引陕南水。陕南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与关中仅一岭之隔,从汉江和嘉陵江实施跨流域调水条件优越。在国家大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近中期难以受益之前,调引陕南水解决关中严重缺水问题是最佳选择。要按先近后远,先小后大,分步实施原则,加快引汉济渭、引红济石、引乾济石三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
  强化节水。农业用水,要加大节水力度,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井渠结合,并积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和喷灌、滴灌各种节水措施,力争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到总灌溉面积的80%以上,年节水量达到7亿立方米。城市、工业用水,要积极推广节水措施,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大循环用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全面保护水资源。全省要加大水质保护力度,依法治水,减污治污,保护城镇供水水源地。把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列入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不断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切实保护好汉江、丹江和嘉陵江的水质,满足沿江人民和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水量的要求。陕南地区要在江河干流和支流注重塘库蓄水工程建设,发挥其供水、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十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重点产业建设用地的同时,控制国家限制性产业用地,停止国家禁止产业的建设用地,保证全省5000万亩基本农田相对稳定。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土地资产管理和经营力度,积极培育和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地价管理和土地税费体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引导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规范房地产市场,防止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在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实现耕地当年占补平衡;积极推动城市安居工程和旧城改造工程,搞好旧农居改造和新农居设计,提高各类土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健全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制度,逐步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十八)森林资源的管护与永续利用
  森林是构建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全民护林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的意识,建设一个绿色的生态陕西是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艰巨使命。
  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关系。以提高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目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创新造林和经营机制,鼓励支持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加快荒山、荒滩、荒沙等现有闲置土地的绿化步伐。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绿山、强林、富民。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和自然区保护、平原绿化绿色通道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3735万亩,灌木林面积增加到2600万亩,平原绿化250万亩,使全省林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生态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