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十)应对经济全球化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性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用2至3年时间使国有企业从一般性竞争领域有序退出。积极推进企业公司制改造,加快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大公司。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抓住国际资本流动的新一轮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旅游和中介服务等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和农特产品的出口。提高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标准,扩大出口总值。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省内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原材料、设备和技术出口。鼓励对外承揽工程和扩大劳务输出,扩大收入来源,提高陕西经济的外向性程度。

第四章 社会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体系、劳动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众间的互助互信,全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撑框架。
  (十一)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严控制人口,千方百计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坚持“三个一”领导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放在农村,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限制二胎,杜绝多胎。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基层孕妇、婴幼儿保育条件。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倡优生优育。针对陕南秦巴山区特殊情况,对严重弱智成年人口应当采取绝育或者其他长效避孕措施,控制痴傻人口总量的扩张。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社会保险。
  (十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教师工资和按学生人数平均的公共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要确保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全省基本完成“普九”的情况下,及时把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二年制的目标推进。要重视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对非义务教育,要逐步建立奖励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财政性政策,同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经费合理分担机制。要制定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
  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教育社会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推行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把提高教师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围绕我省的主体产业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增设专业和课程,强化市场严重短缺的专业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的新型实用技术培训。面向未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辟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学习形式,建立符合省情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十三)广开就业门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全省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县城都要积极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实现城镇劳动就业与人口城市化的同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倡自主择业。实施就业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空间合理流动。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城市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逐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各种保障制度。同时,积极开发各种商业保险形式。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步伐,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社会保障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通过这些措施,逐步使城乡人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鳏寡孤独和困难者获得救助。
  (十四)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基本医疗,发展保健医疗,尤其要重视重大疫情的预警防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机制的建设。加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对陕南陕北多发病、地方病和城镇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运动,建立全新的公民健康观念,克服“富贵病”,增强“心理承受力”,培育健康体魄,造就身心健康的全新人口。培养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我省竞技水平。
  (十五)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