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
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3]8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编制的《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七月十五日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农业厅、省林业局 2003年6月)
目录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二)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基本条件
二、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一)优质水稻
(二)“双低”油菜
(三)蔬菜
(四)优质三元猪
(五)优质水产品
(六)速生丰产林
(七)柑桔
(八)优质棉花
(九)优质专用小麦
三、九种特色农产品基地
(一)家禽
(二)食用菌
(三)蜂产品
(四)魔芋
(五)茶叶
(六)中药材
(七)牛奶
(八)板栗
(九)蚕茧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推行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
(三)推广优良品种和成套农业技术
(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五)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六)努力增加投入
(七)改善发展环境
五、规划组织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明确责任,加强配合
(三)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
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从应对入世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有效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全面分析各种生产要素条件,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
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规模经济原则。将产品生产、加工及其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相对集中,便于形成产品市场,减少企业营运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效益。
突出重点原则。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农业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
3、发展目标。
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产品基地,形成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基本条件。
1、列入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产品及区域。2、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具有生产传统、生产规模和技术条件的区域。3、以县市为单位,水稻、小麦、油菜、水产养殖面积在30万亩以上,蔬菜、棉花在10万亩以上,林果在5万亩以上,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4、相对集中连片,能够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带产值50亿元以上,特色产品基地产值 10亿元以上。5、特别适宜在我省种植或养殖,商品率高、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及市场需求量大、加工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出口潜力大的产品。产业带及产品基地的商品率在60%以上,商品量占全省的60%。
二、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一)优质水稻。
产业优势:全省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0%,总产量占70%,商品量占80%。我省稻谷总产量居全国第4位。近几年来,我省以中国香稻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发展很快,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稻米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份额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