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运用政府财政支持的杠杆,着力抓好企业信息化试点和示范工作。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有重点地实施一批信息化装备改造项目、电子商务项目、园区信息化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建立全国性行业网站,完善信息交流网络和平台。
二、发展培育制造业新增长点
(六)着力培植产业新区,依托我省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制定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具体规划,明确实施步骤、工作要求和责任。在继续巩固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批大型重化工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积极承接汽车、石化、船舶等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启动一批能源装备、环保装备、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项目,促使这些新的增长点形成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加快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区。
(七)积极吸纳国际大企业生产基地转移。根据浙江产业发展的现状,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建立与重点项目和重要跨国公司的高层沟通制度,吸引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大规模生产基地及相应的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继续推动我省企业在生产领域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增强企业承接知名品牌“贴牌”生产能力,并通过参与产品研发,提高自主研发设计水平。
(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统一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外资投向规划建设的全国制造中心、全国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及产:业新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动“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商引外”,使外商投资向中心和基地集聚。加强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
(九)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尽快使其成为现代工业的主导产业;加快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产业、新领域精细化工等重要方面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国际高技术公司,加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重点民营科技型企业。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加快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实行有利于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十)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按照建设生态省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推进生态型工业的发展。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项目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努力降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制造业比重,做好节水节能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模式的新型制造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