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按照国际先进的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抓紧我省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产地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及管理规范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实行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标准化生产目标。到2007年,蔬菜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50%的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加工、运输、储存达到国际先进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全部牧业小区达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环境质量要求;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新增200个认证产品。
(十)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利研机构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稳定、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大力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鼓励和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科技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农科教紧密结合,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十一)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各县(市)要依托当地资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发展一批设施完善的大中型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
(十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广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推进节水井灌工程建设,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3000万亩以上;加快大中型灌区的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田节水率;建设哈达山综合水利枢纽、中部城市调水工程等大型水利骨干工程。进一步实施东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提高长白山生态水平;实施西部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搞好草原“三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草建设;实施中部地区黑土地保护工程,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努力使全省土地“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农村的信息网络,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到2007年,全省所有乡(镇)和6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路路通客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十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施农民增收计划。重点通过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发展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全面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到2007年,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畜牧业、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外出务工经商等方面得到的收入要达到总收入的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