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发展县域工业
(四)把发展县域工业作为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核心任务。县域突破的本质是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带动“三农裂变”,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把发展县域工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到2007年,全省县域工业要建设投产3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同时储备300个亿元以上的项目,滚动实施。制定全省农业资源、特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策划一批较大项目,主要在县域建设。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要向县域布局,引导大企业在县域建立配套体系。各县(市)要突出本地产业特色,实施“一县一业、数乡一品”战略,促进各种资源向一、二个主要产业集聚,努力形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集群;在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中小项目,扶持中小项目发展成为大项目。
(六)搞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在一定规划区域内,集中进行工业建设,可以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招商引资,增强产业竞争力。各县(市)都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规划和建设,形成一、二个具有产业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在认真清理整顿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建设,办出特色,加快发展。新建项目要尽可能规划在工业集中区或开发区建设;对老城区的企业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行“退二进三”、搬迁改造,到工业集中区或开发区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可采取“分计产值、分享利税”办法,进行集中建设。要搞好工业发展规划,达到详规水平,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滚动实施。各县(市)可根据本地情况,在工商、土地、规划、城建、教育等方面的规费收取上对集中建设的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各种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管理上探索高效、务实、灵活的办法。
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重点抓好玉米经济和大豆经济,到2007年,玉米、大豆的区域化、规模化、专用化、标准化等规范商品化种植面积要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农户和加工企业签订规范产销合同的“订单”面积达70%以上,实施1200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300万吨大豆深加工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主要抓好培育和引进优良新品种,建设1000个高标准牧业小区,加快实施“粮变肉”工程。积极促进园艺特产经济,到2007年,发展高效暖棚生产100万亩,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实现销售收入达280亿元。重视发展草业经济,尽快促其成为新的产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搞好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八)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对龙头企业进一步规划,合理整合,打造和培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企业。到2007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覆盖70%以上的农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70%的玉米和大豆以加工转化的工业品形态、50%的水稻和杂粮杂豆以有机或绿色食品形态进入市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龙头企业+产业小区(园区)+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鼓励工矿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