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

  开展不同类型地区多功能高效复合农林系统的时空配置、稳定生物群结构设计与调控、高标准平原绿化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农业逆境生态的适宜性及避抗对策研究。
  14.主要农林病虫草鼠害和农业灾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
  开展主要农林病虫草害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筛选推广抗病虫品种,研究灾害风险预测技术和中长期预测预报技术,提高预报准确性。加强主要农林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集成,建立一批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
  开展害虫抗药机理和合理施药技术研究,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的进程。加强除草剂施用技术和除草剂药害补救技术研究与推广。研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
  研究植物检疫和病害诊断技术,防止检疫对象流入我省。
  15.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重视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生长发育和调控机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重大灾害及演变规律等研究。
  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保持农业科技工作的稳定性。建设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和林木种质资源库,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数据信息系统和生物资源保护及评价体系;重视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质量标准及其相应的监测、检验技术体系。
  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建设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重点学科,5-8个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技术市场,使之成为不同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基地。
  发挥我省在农业生态区、技术水平和综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区域性、专业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任务。
  16.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研究,增强决策科学性;开展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探索以科技企业为龙头的产学研、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
  四、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逐步建立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和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17.建立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力量集中、优势突出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充分考虑农业科技自身的特点和我省的实际,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省辖市农业科研机构要依据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区位特点,积极进行调整,把主要力量放在优势研究领域和农业科技成果的二级开发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开发与服务工作上,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专业性研究中心或科研示范开发基地;县(市)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农业生产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