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

  6.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运行机制。
  实现农业科研重大突破。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组织协作攻关,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技术保障。
  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和支撑作用、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或重点学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基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和推广队伍。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适用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为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升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大幅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围绕全省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抓好小麦、畜禽生产和加工技术研究,为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7.实施优质专用农作物及优良畜禽新品种科技开发工程。
  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改善品质为主,培育专用、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争取4-5年把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一代,确保我省在小麦、玉米、油菜、大豆、芝麻等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重点支持专用小麦、饲料玉米、优质棉花、高蛋白大豆、保健型花生、双低油菜、出口型芝麻以及地方特色作物等新品种选育,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保障。
  加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培育新的种质资源。
  支持蔬菜、花卉、经济林新品种选育,特别是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新品种选育和引进。
  加速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视种子加工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技术研究,加强新品种保护,培育的新品种育、繁、引、推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种子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强畜禽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优化养殖业品种结构,加强安全性饲料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优化饲料产品结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