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咨询、评估、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各类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运销大户等农业中介组织。
——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组织。搞好中心城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家政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金融保险业。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方式,推行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努力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兰州建办设点,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争取尽快把兰州建成甘、宁、青的金融中心。
4.布局。甘肃段的生产力布局,可划分为三个区域(详见甘肃段生产力布局表)。其中:
兰州都市经济区,包括兰州、白银和定西3市。要依托兰州、白银的技术优势建设现代工业技术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兰州都市区建设,在甘肃段率先起飞。
天水经济区,包括天水市。要提高骨干企业工业装备水平,做大做强主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业,增强经济实力。
河西走廊绿洲经济区,由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市组成的多中心区域。要围绕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发展加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基地,改造提升有色冶金和石化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要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培育发展大中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县城,合理发展重点城镇,加快城镇化步伐。
1.建设兰州都市区。依托黄河水资源,围绕兰州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形成以兰州为中心,包括白银、永登、临洮、安定、榆中、皋兰以及带外紧邻兰州的永靖在内的现代化兰州都市区,使城市人口在2020年达到600万左右,成为甘肃段最大的经济聚团区。
建设兰州都市区,要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发展区内的交通、网通、流通、融通,培育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大兰州市场体系,推进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联系快捷、相互关联、具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包括石化、有色、机械、医药、食品,现代服务等产业和发达文化氛围的现代城市群和以兰州城关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成为甘肃段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其中:
兰州市要按照预见性、超前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拓展市区发展空间,强化金融、商贸流通、科教文化三个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功能,打造现代化的石化、有色、机械、医药、食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流通业基础,成为西部最大综合性石化基地、全国重要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加工基地、经济带最大交通通信枢纽、西北商贸中心以及甘肃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教信息文化中心。
白银市要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形成煤—电—有色一体化的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全国重要的以铜铝铅锌稀土冶炼加工为主的有色工业基地的地位,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甘肃重要的精细化工、食品工业基地。
永登县要建成西北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和甘肃重要的有色、电力、建材基地,人文自然风光游览地。
永靖县要建成甘肃水电、化工基地和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参与性娱乐性突出的特色旅游胜地。
临洮县要建成全国重要的花卉种球繁育、种植基地和马铃薯加工基地,紧靠兰州的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地。
安定区要建成融马铃薯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国“马铃薯城”,成为全国马铃薯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基地,甘肃食品、食用菌生产和中药材加工基地。
榆中县要依托榆中大学城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榆中园区的建设,科学规划,尽快建成甘肃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基地和兰州自然风光游览地。
皋兰县要逐步建成兰州与白银间的节点城市,成为兰州的绿色食品基地和田园风光游览地。
2.加快发展大中城市。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形成层级不同、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发展模式多样的中小城市群体。防止低水平的结构趋同,防止竞相追求中心城市地位,努力形成群体整合优势。
天水市要强化产业聚集,逐步形成秦城—北道—社棠—秦安经济聚团区,建成全国名胜风景旅游城,西北中部装备制造工业、电子电器生产基地,甘肃东南部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和陇东南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市。把陇西建成东接天水、西承兰州的现代中等城市,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信息中心,甘肃重要的铝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平凉市要大力培育煤电、草畜、果菜、旅游产业,建成全省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基地、煤—电—化工一体化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甘肃东部的经济强市。
武威、金昌两市要加快产业聚集,逐步形成武威—金昌—永昌经济聚团区。其中;武威市要大力发展玉米淀粉系列加工、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文化旅游、绿色食品、商贸流通,形成生物化工—酿造食品一体化的综合生产能力,建成甘肃的食品、轻化工基地,河西旅游重镇,河西东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物流中心。金昌市要及早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国最大镍铜钴及其新材料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基地,逐步形成有色金属—化工一体化的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以有色、化工为主、多元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的中等城市,成为河西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