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的通知

  三是吴山商圈。吴山商圈位于延安南路,北至解放路,紧连湖滨市级商业中心核心区块,南至吴山广场,与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相接,西邻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依吴山,傍西湖,地理优势突出。吴山广场建成后,已相继开发了涌金广场、清波商厦、耀江广厦、元华广场、花鸟美食广场及在建的太平洋商业中心等大型商贸设施,面积达30万平方米。要借助地理、旅游、交通、文化等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商业设施开设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扩大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以商贸为主、商务为辅的与武林商圈相对应的新商圈。
  (2)市级商业副中心。
  一是江南城商业中心。通过萧山区市心路中段商业网点的有序建设和业种、业态的合理配置,把萧山老城区的市心南路商业群组和规划建设的新区市心北路商业群组,连结成“一轴两块”的整体,形成江南城市级商业副中心。市心南路商业群组处于萧山老城区的中心区域,范围为东至江寺路,西至市心路,南至人民路,北至萧绍路,占地1平方公里,是目前萧山区商业最繁华街区,已基本形成区域商业中心。要以现有网点为依托,引进更多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适当增加餐饮、休闲、服务设施;通过业态调整,完善服务功能,减轻交通压力,改善购物环境,整合提升为品位更高的新商圈。市心北路商业群组位于正在建设的萧山新区,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达到15万人口,规划商业群组范围为东至市心北路,西至工人路,南至山阴路,北至金城路,占地21.4万平方米。应以此为中心,商业网点分别向市心北路的南北向和金城路东西向沿街扩展,可开设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各一家,以及一批品位较高的专卖店、专业店,适当发展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设施。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置,形成以购物为主、商务为辅的新商圈。
  二是临平城商业中心。中心位于临平镇的北大街,北至邱山大街,南至东、西大街接口,全长800米,两侧商业网点比较密集。临平地处余杭区东北部边缘,人流集聚功能相对较弱,现有商业网点规模较小,品位不高。随着临平北面78平方公里的临平工业区建设启动,5年内将建成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临平南面为新兴现代化居住区,是接纳市区居住人口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1号地铁线由此始发,座落在北大街南端、营业面积1.9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已经开工,临平商业有望日趋繁华。要整合建设东大街、九曲营路两条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现有网点,调整业态结构。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适当发展餐饮、娱乐设施;限制发展百货店、综合商场,形成以购物为主的临平城市级商业副中心。
  三是下沙城商业中心。下沙城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组成的综合性新城。区域面积105平方公里,规模可望扩大到178平方公里,预计2010年将达到40万人。目前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已全面启动。现有商业服务网点零星分散在4号、5号路交叉地段,从规模到集聚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下沙商业中心地处下沙镇及周边区域,北自德胜路延伸段,南至艮山东路延伸段,东近1号路,西邻杭州客运中心(筹建中)。商业中心网点建设要高起点、高品位,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建设硬软件设施,构筑空间布局,设置业态结构。要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可按业态规范和基本条件,开设不同规模的超市以及适度规模的大型百货店。开设一批颇具档次的专卖店、专业店;适度发展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休闲网点,完善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严格限制开设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各类综合性网点,形成与下沙城相协调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
  2、区域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副中心。
  (1)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的地区商业中心。其商业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服务人口为15—20万,能基本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规划期内,将构建4个区域商业中心。
  一是庆春东路区域商业中心。中心位于庆春东路以北,秋涛北路以东,新塘路以西,凤起东路以南约3平方公里区域。庆春广场座落其中。随着杭州钱江新城和市级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将形成我市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区。商业中心处于新老城区中间地带,前景看好,可塑性强。可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百货店各1家,并合理配置以新型业态为主的专卖店、专业店以及餐饮、休闲、文化娱乐设施,形成以购物为主、休闲为辅,与钱江新城品位相匹配的区域商业中心。
  二是拱宸桥区域商业中心。中心西跨运河至小河路,东至上塘路,南至登云路,北至定海路,是拱墅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其间贯穿运河文化休闲带,建有运河广场,具有较强的人气集聚优势。这是由历史商业网点密集街区经整体拆建改造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台州路和金华路。要通过商业设施建设,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调整,提升商业整体品位。可设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各1家;鼓励在台州路开设专卖店、专业店;在运河两侧适度发展餐饮、休闲、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功能比较齐全,业态结构合理,以购物为主、休闲为辅的区域商业中心。
  三是翠苑区域商业中心。中心处于文一路与文三路之间,东至教工路,西至古翠路。由于近年来居住区西扩,翠苑地区已初步形成较为繁华的区域商业中心。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城西居住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居环境品位的提高,商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除现有1家大型综合超市外,可开设大型百货店1家,发展一批多业态的商业设施,鼓励开设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适度发展餐饮、文化娱乐设施,提高商业网点整体水平,形成行业结构比较合理,业态比较先进,以购物餐饮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
  四是滨江区域商业中心。滨江(高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市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城。陆地面积6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6万,规划期末将达到20万人。规划中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沿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大道中段。网点建设和布局要跳出传统理念,体现新世纪、新城区、新商业风貌,服务于较高层次的消费群体,起点要高。可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各1家;建设西府路商业步行街,南段以开设品牌专卖店为主,北段以餐饮、小吃为主;其余商业服务网点有序地集中在沿江街面。严格限制开设低层次、综合性网点,形成目标消费层次以高中档为主,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
  (2)区域商业副中心。根据我市商业网点现状及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要构建商业适当集聚,功能比较完备,业态相对先进的12个区域商业副中心:城站广场、之江大道南段新居区、德胜东路地区、半山地区、卖鱼桥地区、黄龙地区、西城广场、钱江新城区、下沙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和三墩地区。
  3、社区商业和集镇商业。
  (1)社区商业。社区(居住区)商业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距市级、区域商业中心及其副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住区,服务人口4万人左右,应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社区商业中心;一般应按每千人700平方米配置,其中80%网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社区商业,应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中心,以发展连锁便利店为主流进行合理布局。便利店一般辐射半径为500米,步行5—7分钟可到达,日营业时间16—24小时,开展交费、购票、送货、家政、邮政等诸多服务项目。规划期内,要依靠多方力量,引进多元资本,对街头巷尾的低档杂货店、食品店全面整合改造,通过加盟、直营、特许、入股、租赁、重组等方式,发展连锁便利店。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适当设置大众餐饮、理发、洗染、维修、缝纫等服务设施;限制设置百货店、专卖店;改善居民购物环境,2005年年底前,主城区马路早点摊基本完成退路入室,规划期末,杭州市区早点摊全部退路入室;餐饮、菜场、食品加工等有噪音、油污的网点要与居住楼分开;增添小憩、街灯、绿化设施,形成社区商业新风貌。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