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区
 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的通知
 (杭政函[2004]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一月十二日

     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

  建设商业网点既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要求,也是繁荣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商业现代化建设,使商业网点布局、结构、功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相适应,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按照《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商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
  一、现状与趋势
  (一)现状
  ——网点总量与市场容量基本适应。至2002年年底,杭州市区共有商贸服务网点61000个,每千人拥有16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26.36亿元,网点总量与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基本适应。传统的日用百货、食品业网点有所减少,社会服务业网点发展较快,其中美容、健身、茶楼、酒吧等时尚消费网点已达6000多个。各类商品市场549个,其中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12个,农贸市场224个。
  ——新型业态开始导入。近年来,商业业态由单一业态向多种业态迅速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超市便利店、仓储商店等新型业态比重提高,而最具成长性的连锁经营形式已涉足10多个行业。至2002年年底,杭州市区共有连锁企业35家,门店780余个,连锁企业销售(营业)额58.7亿元,连锁零售额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
  ——产权主体多元化。随着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网点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商业网点经济性质结构逐步向产权主体多元化转变。至2001年年底,杭州市区商贸服务网点中,国有(含控股)占2.5%,集体占2.9%,股份制占8.3%,私营占7.3%,个体占75%,中外合资占0.4%,其他占3.6%。
  ——外资入注商贸领域。目前杭州市区已有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欧尚、百安居、易初莲花、乐购、利星等10多家外资百货店、大型超市、仓储商店,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业,总投资2.26亿美元,注册资本6639万美元。2002年外资商业、餐饮企业零售(营业)额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
  目前,市区已建成的商业网点和商业设施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布局不够合理。由于规划滞后,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包括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二是物业不能形成商业。一些商贸设施的开发,调研论证不充分,定位模糊,建成后分割租售,无法开展整体经营,形不成集聚效应,筑不起商圈。
  三是整体层次偏低。现有网点多数结构简陋,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网点品位偏低,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商业群组组合紊乱,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既体现大都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块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
  四是现代业态发展缓慢。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传统经营形式网点占95%以上,现代新型业态网点只占4%强。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2002年杭州市区连锁超市销售额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至今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购物中心;缺少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
  五是商品市场设施差且交易方式落后。杭州市区现有商品市场松散不集中,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不少市场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要求,重叠布点,或空置率高,或惨淡经营,或形成空壳市场;农贸市场的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二)发展趋势
  1、我市实施“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为商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市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十五”期末,杭州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8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人均达到5000美元;2005年杭州市区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产业将成为杭州经济上台阶的主要增长点及第一大产业。杭州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既给商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也对商业服务网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商贸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规划期间,杭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2010年杭州市区总人口将达到460万)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日益增强,要求商业服务设施在规划布局、网点总量、功能配置、业态结构、服务领域等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3、旅游业的发展,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杭州作为著名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在旅游功能上有着极强的优势,2002年接待海外游客、国内游客分别为106万人次和2652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随着“游在杭州”品牌战略的实施,以及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举办,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境内外来杭游客的大幅度增加,为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必须与此相适应。
  4、加入世贸组织后,商业服务网点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销业将逐步全面开放,国外流通企业集团进入杭州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速度也将明显加快,国内商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外资企业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给国内商业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我市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提升网点品位,优化层次组合,完善业态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商业服务网点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5、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杭州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必须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长三角市场共享、产业共兴中对杭州商贸业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才能为杭州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应对迎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通过建设、整合、改造,尽快提升杭州商业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世界级大都群商业发展的要求。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