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公信力。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行政程序,保证各项政务活动公开化、透明化。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追加听证制度和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推广和完善信息公示、公开承诺等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强化内外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加快推进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政府招标采购、政府投资行为等行政程序的制度化建设,把信用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今、明两年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在省、市两级政府建立起公共事务主办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二是在全省开展一次政令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查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执行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肠梗阻”现象。省政府将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和自查自纠机制,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3、创造良好信用环境。由省经贸委、省整治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负责,进一步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加强县域经济秩序整顿,改善投资环境,着重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加大金融安全区创建力度,在全省大力推进信用市、县等信用区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司法行政部门通过严格执法,加强信用建设的法律保障,积极保护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走私、诈骗、偷逃税款、逃废银行债务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
4、全面加强公务员信用教育。由省人事厅等部门负责,通过举办信用知识讲座、培训以及党校、行政学院学习等形式,从上到下分期分批组织各级政府公务员的信用知识学习。在全省干部队伍中提倡说实话、办实事,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着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1、强化企业内部信用建设。由省经贸委负责,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未来两年内基本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分步进行。今年首先从全省上市公司开始,设立内部信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资信调查和评估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债权保障制度,加强内部信用管理,规范信用行为。从2004年起引导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经营思想的引导,由工商等部门负责推动全省企业建立“六不”承诺公约,把“不逃废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逃税骗税、不做假账伪帐”作为全省企业基本的经营守则。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