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农委《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7、蔬菜
  我省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蔬菜面积800多万亩,产量居全国第8位,是全国四大早春菜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全省大中小棚及日光温室面积已达270万亩。安徽蔬菜产品品质优良,食用菌中传统“徽菇”等特色蔬菜远销国内外,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也成为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但是蔬菜产品优质特色品种不多,生产规模化和安全质量水平不高,与加工、销售等环节未能很好衔接。近年来,我省已经在番茄、辣椒、茄子、豇豆等方面培育了多个新品种,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蔬菜优良新品种,掌握了一定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并且有了以黄山山华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为蔬菜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运输、批发、出口等提供支持,蔬菜发展的潜力较大。
  主攻方向:大力推广蔬菜良种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扩大棚室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科技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食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优势区域:重点发展出口蔬菜优势区和棚室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势区。出口蔬菜优势区主要布局在阜阳市、亳州市、六安市、巢湖市、芜湖市、宣城市、黄山市的临泉县、利辛县、蒙城县、霍山县、涡阳县、无为县、和县、繁昌县、南陵县、宣州区、宁国市、祁门县等12个县(市、区)。棚室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合肥市、蚌埠市、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安庆市的肥东县、长丰县、肥西县、怀远县、阜南县、埇桥区、谯城区、濉溪县、怀宁县等9个县(区)。2001年,上述21个县(市、区)蔬菜面积370.1万亩,总产676.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3.7%和46.9%。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新建出口蔬菜(含食用菌)基地80万亩,出口总量180万吨。新增棚室蔬菜100万亩,年增无公害蔬菜250万吨。蔬菜安全质量明显提高。
  8、猪牛羊禽肉
  我省是猪牛羊禽肉生产大省,常年肉类总产居全国第8位。2000年猪牛羊禽肉总产311万吨,占全国的5.1%。猪肉、牛肉、鸡肉等畜禽产品是我省出口创汇较多的农产品之一,年创汇金额1000多万美元。肉类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我省生猪发展已形成江淮优势产区,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等3个市猪肉产量占全省的31.7%。肉牛、肉羊优势产区在淮北,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等5个市牛肉产量占全省的81%,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等5个市的羊肉产量占全省的71%。肉禽优势产区在江淮和沿江等地,巢湖市、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宣州市、马鞍山等6个市的禽肉产量占全省的62%。但是,我省肉品质量和卫生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进口标准有明显差距,药物残留和加工环境恶劣的问题突出。而且,地方特色不明显,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知名品牌少,产销脱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近年来,我省加快了三元杂交猪、良种肉牛、波尔山羊、皖西白鹅、淮南麻黄鸡等一批优质良种的引进和繁育速度,并加强了无规定疫病区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扶持了一批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进一步加快猪牛羊禽肉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攻方向: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保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和安全生产技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大安全饲料开发和生产力度,培育知名品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份额,扩大出口。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