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农委《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50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发展到500万亩。基本满足省内需求,力争向东南亚出口。
  2、优质水稻
  安徽是全国水稻生产大省之一,2000年总产占全国的6.4%。其中沿江水稻产区,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安庆市、巢湖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池州市等6个市水稻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45%以上。目前,我省已引进和培育出一批适宜在上述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稳步发展潜力很大。
  主攻方向: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沿江地区水稻产区。主要布局在安庆市、巢湖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的宿松县、望江县、怀宁县、潜山县、桐城市、枞阳县、太湖县、庐江县、无为县、和县、居巢区、含山县、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当涂县、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东至县、贵池区、青阳县、铜陵县等23个县(市、区)。2001年,上述23个县(市、区)水稻面积1206.7万亩,总产480.7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2.4%和40.4%。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发展优质水稻800万亩,优质率提高到40%,单产和品质明显提高。
  3、优质专用棉花
  安徽一直是我国棉花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棉花产量居全国第6位。2000年棉花总产28.5万吨,占全国的6.5%。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形成沿江和淮北两大棉区,安庆市、巢湖市、池州市、宣城市、铜陵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等8个市棉花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67%和83%。但是规模化生产水平仍比较低,品质的一致性较差。近年来,随着棉花收购价格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增强,棉花面积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主攻方向:适应纺织工业多元化的需要,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主攻中档棉花的一致性,大幅度减少“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含量,提高棉花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沿江高档棉区、淮北中档棉区,共23县(市、区)。沿江高档棉区主要布局在安庆市、巢湖市、池州市、宣城市、铜陵市、芜湖市的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怀宁县、无为县、含山县、东至县、贵池区、宣州区、铜陵县、繁昌县等11个县区。淮北中档棉区主要布局在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的涡阳县、蒙城县、谯城区、利辛县、濉溪县、埇桥区、萧县、灵璧县、泗县、临泉县、界首市、固镇县等12个县(市、区)。2001年,上述23个县(市、区)棉花面积404.7万亩,总产31.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6.0%和71.0%。
  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两个棉区共发展优质专用棉花350万亩,单产达到70公斤以上。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和整齐度,减少“三丝”。沿江棉区建成以生产高品质棉花为主,适纺50—60支纱的原料生产基地;淮北棉区建成适纺40—50支纱的原料生产基地。
  4、“双低”油菜
  安徽是我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前2位。2000年油菜总产156.8万吨,占全国的13.8%。全省已形成沿江和江淮油菜集中产区,具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巢湖市、安庆市、池州市、宣城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等10个市油菜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85%。目前,我省已引进和培育出一批适宜在沿江和江淮地区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进一步发展潜力很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