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农委《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布局,重点扶持。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是:
  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生产的基础和条件较好,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占领国内市场,有效抵御进口产品冲击的农产品,主要包括专用小麦、棉花、“双低”油菜等农产品。
  2、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扩大出口潜力比较大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
  3、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稻、茶叶、花生等农产品。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
  一是资源条件好。自然生态条件最适宜该种产品生产,具有生产传统、良好的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是生产集中度高。能够集中连片生产,区域内播种面积、商品总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份额。
  三是产业化基础强。科研、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强,具备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
  四是市场潜力大。能够扩大出口,有效替代进口,流通渠道通畅,运销便捷,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种苗繁育、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方面基础较好,具备区域化、标准化的生产能力。
  (三)优先发展的10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
  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近期确定专用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茶叶、花生、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等10种优势农产品,优先规划优势区域,重点扶持发展,尽快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国内市场,扩大出口。
  上述10种优势农产品中,我省专用小麦、棉花、“双低”油菜、牛羊肉、水产品等已列入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水稻、茶叶、花生、蔬菜、猪禽肉、蜂产品等作为我省优势农产品,列入本规划。
  1、专用小麦
  我省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2000年总产占全国的7.3%。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我省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小麦的优势区域主要在淮北和沿淮地区,2000年,淮北、沿淮的阜阳、宿州、亳州、淮北、蚌埠、淮南、六安、合肥、滁州等9个市小麦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但小麦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加工面包的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的优质专用品种比较少,产量不够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将逐步增加。近年来,我省选育并审定通过了皖麦38、33、18、47、48等一批优质强筋和弱筋专用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我省商品小麦的品质,部分产品品质可与进口优质小麦相媲美,深受面粉加工企业的欢迎。
  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保优节本栽培技术,改变混种、混收、混储状况,提高专用小麦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强产销衔接,推进产业化经营。
  优势区域:重点在29个县(市、区)建设优质强筋小麦区和优质弱筋小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区主要布局在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中北部地区的濉溪县、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太和县、临泉县、界首市、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埇桥区、灵璧县、泗县等14个县(市、区)。优质弱筋小麦区主要布局在六安市、合肥市、滁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的沿淮及以南地区的霍邱县、寿县、裕安区、长丰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凤台县、阜南县、颍上县、潘集区等15个县(市、区)。2001年,上述29个县市区小麦面积2203.3万亩,总产676.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4.2%和87.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