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0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二、2003年全省降水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全年降水趋势如下:
  4月,中南部降水量19—50毫米,较常年正常一偏多,其中,晋中市平川南部、临汾市、运城市、晋城市偏多 2--4成。
  5月,南部降水量35—55毫米,大部地区接近常年一略偏多。
  预计2003年夏季(6—8月),我省降水将比2002年明显增加,前期降水偏少,后期偏多,可能有局部洪涝发生。
  6月,全省降水量40—90毫米,大同市、朔州市、晋城市及太原市西部山区、运城市北部接近常年一偏多3成;
  7月,北部降水量110—140毫米,较常年偏多1—3成;中部80—140毫米,太原市及吕梁地区北部接近常年一略偏多;南部125—170毫米,其中临汾市和运城市较常年偏多3—4成,晋城市略偏多。
  8月,全省降水量90—180毫米,除运城市和长治市平川区、晋城市接近常年一略偏少以外,其余地市均偏多1—5成。
  9月,北部降水量35—55毫米,中部降水量40—60毫米,南部降水量45—65毫米,与常年均值比较,全省大,部分接近常年一偏少2成。
  10月,北部降水量12—20毫米,中南部降水量15—40毫米,除大同市、晋中市东部山区较常年略多外,其余地市偏少2—4成。
  三、全省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易发地区
  我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和污染等。
  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黄土集中分布的吕梁山以西黄土高原区、从北面的偏关到南面的乡宁、吉县,该区沟壑纵横,许多民居开挖边坡而建,极易诱发滑坡、崩塌;太行山、中条山区及周边黄土丘陵区;各大盆地与山间盆地的边缘;汾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偏关河等河流流经的狭谷段与阶地;铁路、公路穿过山区人工切坡的地段等。
  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往往也容易发生泥石流。各地应在上述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通过调查确定泥石流危险区。泥石流活动具有周期复活性的特点,当松散固体物补给快并且有充足的水源时,泥石流往往在同一地区反复发生,所以发生过泥石流的地区如:太原西山地区、中条山南麓、清漳河、浊漳河流域等地段要特别注意防止泥石流的再度发生。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地震有着密切的联系,岩土体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结构疏松,在降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呈“S”形纵贯山西的汾渭裂谷系就是一个著名的地震带,据分析预测,晋冀蒙接壤地区的天镇、阳高为可能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区;临汾盆地为可能发生地震的注意区。因此,上述地区的山区应特别注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