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一是根据“数字安徽”建设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地方性的规章和制度,丰富信息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检查监督,保护知识产权。通过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框架和体系,保障“数字安徽”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数字安徽”建设和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的社会保障。三是加强和促进标准化和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在国家标准化体系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数字安徽”急需的标准规范。
4.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我省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培养一批“数字安徽”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省内高校应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信息化高级专业人才和实用复合型人才。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广泛开展在职培训、中介培训和单位内部培训,做好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教育。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信息化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创业的环境,为“数字安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一是紧紧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升级和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积极引进,力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突破性进展,在信息家电、电子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民用雷达、微波发射与接收系统设备、光通信产品等方面取得国内优势地位。重点扶持铜陵电子元器件基地,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引导、组织有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整机厂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形成部分领域在国内领先或有一定影响的集成电路产业。二是重点扶持软件与系统集成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以合肥软件园为重点的安徽软件基地,使其上水平、上规模,成为我省软件与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窗口和基地,初步形成以合肥地区为中心的软件产业群。鼓励以省内软件公司为核心,组建有一定规模和企业形象的软件集团,使软件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讯飞语音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语音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开放式语音开发和展示中心的作用,扩大产业链,建成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品牌的语音产业基地。引导IT商贸集散中心建设。三是发展网络信息服务。鼓励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利用互联网络积极发展各种新兴信息服务,注重提高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加快信息市场建设。在已形成的初步网络化信息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区域性信息市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