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的通知

  ——“数字安徽”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宽带网络,主干传输网络带宽达到320G,出口网络带宽达100G以上。光缆长度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5万皮长公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延伸到乡镇;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40%,互联网用户数翻两番,达到300万户,大多数应用领域实现宽带接入。全省市、县基本完成宽带接入网建设。
  2.远景目标:到2020年,“数字安徽”框架建成。全省具备较为完备和成熟的数字体系,能基本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数字社会的基础环境和支撑体系较为完备,与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人们将充分享受到数字社会为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3.建设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7年为起步阶段,侧重基础工程和环境建设,率先启动一批示范项目;2008~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着力构建“数字安徽”框架体系,大幅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数字社会的雏形初步建立;2015~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数字安徽”总体建设目标。
  三、“数字安徽”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2003~2007年)
  (一)重点突破,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1.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行政管理创新。一是建设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的统一内外网平台,初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和网络化,加快资源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二是建设和完善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发布政府信息,加强部门协同,打破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从群众办事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面向社会的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三是建设综合性的社会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化、规范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使省市各级政务部门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四是积极配合国家建设“金字号”工程,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联合,重点发展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综合应用系统,全面提高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水平。
  2.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是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突出对全省经济带动性强的重要骨干企业和成长性较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二是从产业链和产品链的信息化建设入手,按照产业和产品流程环节的需求,加快企业系统性信息化建设,实现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信息化。三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应用水平。继续推进企业财务、成本、物资、营销管理等单项计算机技术应用,逐步向现场总线控制、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局域集成应用和全面集成应用扩展,加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四是推进我省加工制造业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加工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制造业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
  3.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围绕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农、林、水利、气象等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逐步开展农业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产销、劳务输出等信息服务,使网络信息服务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纽带。三是大力发展安徽农村信息网络,继续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的完善与延伸,使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四是以防洪抗旱需求为重点,抓紧建立和完善防洪抗旱信息系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