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字安徽”建设也是我省信息化自身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九五”以来,我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数字安徽”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总的来看,我省信息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不够,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推进“数字安徽”建设,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数字安徽”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网建设、重点产业信息化改造为突破口,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安全、标准化体系为保障,发挥信息技术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面向市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三)目标体系。
1.近期目标:
在未来五年中,围绕应用、支撑、基础设施三大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数字安徽”的基本框架,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信息化水平居于中西部省份的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数字安徽”的应用体系。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主流业务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实现产品研发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商务电子化,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建成联通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体系,为政府实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宏观管理、为企业和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支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分类别、分层次推进电子商务,初步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子商务运作环境。
——“数字安徽”的支撑体系。初步建成空间地理基础平台;建设全省基础性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重点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通信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软件业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