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纲要的通知

  流域污染治理工程:加强与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周边城市(佛山、东莞、惠州、顺德等市)的沟通协作,加大流域污染治理的力度,切实解决跨界污染问题。
  2.蓝天工程。
  以工业企业污染、机动车污染、建筑施工污染、道路扬尘污染为重点,加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2004年城市气化率达90%以上,保持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机动车尾气达标率80%以上,全年85%以上天数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低于100。
  燃煤燃油火电厂脱硫工程:抓好65家重点大气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在线监测和排污许可证工作,全面推进工业脱硫和烟尘控制,严格限制使用含硫量高的燃料,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气污染负荷。
  机动车污染控制工程: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实施LPG公交车工程;在全市范围推行使用低硫柴油和高标号无铅汽油;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机动车定期检验和路检制度,严格执行机动车(包括摩托车)报废制度。
  城区扬尘控制工程:严格对建筑施工工地和道路施工工地的管理,规范建筑工地、道路开挖围蔽和渣土清运,加强路面保洁和洒水消尘,减少扬尘污染。
  饮食业油烟污染控制:实施国家新颁布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全面开展饮食业污染扰民和油烟污染整治,建立设施运行管理监督机制。
  能源结构调整工程:完善城市燃气管网配套,扩大城市供气范围;扩大第三产业改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工作的成果,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3.青山绿地工程。
  用三年的时间全力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在加强我市现有的山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主干道和铁路两旁绿化林带建设,在城市周边营造大面积森林,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对所有关闭的采石场进行种树复绿,在城市建设区内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到2004年底,使我市的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10%以上和35%以上。
  园林绿化工程:按照“园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园林中”的建设思路,推进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推广中山一路绿化示范样板段经验,抓好各区一条绿化景观示范路建设;继续抓好公园生态建设,适度营造人工景点,保护自然景观,并对有条件的公园实施“拆墙透绿”和“拆墙透景”;全面推进天台绿化建设,力争到2007年建设天台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开展9个城市出口、28个城市景观广场、15个城市生态园、12个城市中央绿地、50条城市道路、87个街旁游园、11条河道等7类城市绿化的建设工作,到2007年规划新增绿地面积33平方公里,改变我市绿地“北多南少、东西更少”的格局。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按国家考核标准要求,做好已批建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抓紧落实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市一级主要抓好流溪河、石门和帽峰山森林公园建设,各区、县级市也要重点抓好1-2个森林公园。规划建设9条绿化林带、5个林区和2个园林节点的实施工作,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86平方公里。
  “城中村”改造和采石场复绿:全面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治“山”、治“村”工程任务,按计划完成采石场关闭复绿、旧村改造和“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对广州地区338个采石场进行复绿。加强“城中村”的改造,继续清拆违章建筑,增加和恢复绿化用地,增加绿化面积。
  4.工业污染达标治理工程。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效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推进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全面达标工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清洁生产工程: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逐步淘汰装机容量小于5万千瓦非热电并供燃煤、燃油机组以及4吨以下工业燃煤、燃油锅炉;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推广清洁燃烧技术,推行低硫、低氮燃烧工艺;逐步实现天然气发电。
  排污许可证和在线监控工程: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完善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废气、废水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督。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逐个落实占全市工业废水、废气、粉尘和固体废物污染负荷85%以上工业企业的治理方案并限期全面达标。2004年底,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必须达到95%以上;抓好瑞明电厂、恒运电厂、黄埔电厂和珠江发电厂、广州发电厂等电厂的脱硫工程,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内。
  5.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推进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措施的落实,到2004年底,使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100%和80%以上。
  危险废物与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加强对医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快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的建设;推进粉煤灰、碱渣、钢渣、废油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可回收废物的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重点抓好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三期工程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确保大田山、李坑和老虎窿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兴丰一期、二期的垃圾渗漏液处理工程的建设。完成李坑和大田山两个垃圾场的部分封场、复垦、生态恢复工程和番禺沙湾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场的建设;开展粪便处理中心归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逐步推进16个垃圾压缩站的封闭除臭工程;重点建设花都狮岭汾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6.节水工程。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推进清洁生产;限制耗水量大、污水排放大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淘汰耗水量大的工业设备,提高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到2005年,重点工业企业全部达到国家取水定额标准。
  7.宜居工程。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60分贝和70分贝以内;积极创建城市噪声达标区,为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
  绿色社区创建:按照《广州市“绿色社区”考评标准》的要求,继续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把绿色文明带向社区,带进千家万户,引导市民从社区、从身边实际参与环境保护,共同营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安静城区建设:采取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控制建筑施工噪声;加强住宅小区的管理;治理商贸服务业扰民噪声;巩固噪声达标区工作。
  绿色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完善环境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使环境教育达标学校提高到42%以上。

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综合效益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够营造环境优美的发展空间,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投资环境,为城市发展、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城市面貌的改善,可提升我市的地位与形象,必将推动旅游业、房地产、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污染企业的搬迁,我市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将更趋合理。因此,通过“创模”,能够增强广州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使广州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削减。
  通过重点工业企业锅炉脱硫治理工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万吨以上。通过节水工程,使工业重复用水量比2000年增加约15亿吨,有效削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据测算,其中的8家重点工业企业水污染源治理工程将可削减化学需氧量9000吨/年,约占目前全市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总量的32%。与此同时,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70万吨/日,不仅使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以上,而且可削减8.8万吨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因此,通过创模,将进一步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达到增效减污的目的。
  (三)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创模”将使广州的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把广州建设成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创模”带来的实惠。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